第511章 食盐生意归朱由校了(2 / 2)

扬州城的皇家书院,成立的时间也有四年了。

原本扬州自然也是有书院的,只不过经过朝廷的改革之后,除了皇家书院,这里已经没有其他的书院了。

朱由校到了扬州之后,自然是要去看看皇家书院的。

原本南京的皇家书院,朱由校也是要去的。只不过时间紧,任务重,他没去上。

不过朱由校打定了主意,回程路过南京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南京的皇家书院。

现下,扬州的皇家书院倒是可以好好的看一看。

事实上,朱由校已经听人说了,那些盐商已经把手伸了进去。制度摆在那里,但是事在人为,说到底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还是要看人。

朱由校就很想看看,扬州的皇家书院究竟做到了什么程度?那些商人究竟把这里渗透到了什么程度?

想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换好了衣服,腰间坠上了玉坠,手中带着折扇,朱由校就是一副翩翩浊世佳公子。

朱由校身后跟着十几名护卫,身边带着魏朝这么样一个老奴,同时还有陈玉儿这样的美人陪着。

就这排场,一般人还真就没有。

出了门口,上了马车,一行人缓缓地走到了扬州的皇家书院。

今天朱由校要去的地方,就是原本的甘泉书院。

甘泉书院,是扬州古老书院之一,初建于东关街,后迁址广陵路。

嘉靖中建,初名甘泉书院,又名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改为梅花书院。

古语有言:“东南书院之盛,扬州得其三焉。”

这里的“三”指的即是扬州非常知名的安定、梅花、广陵三书院。

两淮盐商利甲天下,资建书院之多、之精,也为古代扬州培养了大批人才。

据《明清进士位名录》统计,仅明清两代,扬州通过科举考上进士的就有650人,其中明代245人,清代405人。

所以扬州的这个皇家书院,朱由校是肯定要去看看的。

这是大明的典型例子,官商勾结的最佳典范。

从你读书开始就有人资助你、各种培养你。稍稍有一些进步,这些人就会给你房子、田产、票子、女人,应有尽有。

等到你做了官之后,你怎么办呢?你怎么回报他们呢?

更有甚至,在你还没有成官的时候,他们就把你拉成了自己人。总不见得有人反自己吧?

以前的书院朱由校没看到,现在想想还是有点遗憾的。不过现在的皇家书院看看也好,看看他们是怎么渗透的。

事实上道理一样,地是皇家的,书院是皇家,但学生总不是吧?

收买学生一样的,原本的方式不行就换一个方式。

朱由校来到扬州皇家书院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人声鼎沸了,看得出来不少学子是刚刚来。显然这是返校日。

朱由校一皱眉头,因为按照皇家书院的规定,学子来到书院的时候,那是要孑然一身的。

可是眼前这一幕却不是如此,车流如织,人潮涌动。

那些学子全都赶着马车、带着仆人,每个人身边至少有两个女子伺候着。看模样就知道了,这都是精挑细选的侍女,明白了,扬州瘦马。

这些人能够考上皇家书院,瞬间就会成为盐商的座上宾。朝廷选拔才干的制度,现在变成了为盐商选拔才干的制度了。

原因就更简单了,原本盐商还要根据自己的眼光去判断,现在不用了,能考上皇家书院的,那就是人杰,直接投资就是了。

大把的钱撒下去,终归会有结果。

朱由校也从马车上下来了,也带着一个侍女陈玉儿。

陈玉儿的姿色自然是不错的,在这里算得上是艳压群芳。即便扬州瘦马之中有绝色,也轮不到他们这些读书人。

不少人顿时就被这边朱由校的排场吸引了。

马车、扇子、身上的穿着,腰间的玉佩,一看就知道身份不同凡响。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身后的那些护卫,这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

再看看人家身边陪着的女人,这容貌清丽脱俗,可谓是沉鱼落雁之佳貌;这身姿婷婷绰绰,蚀骨销魂功夫肯定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