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石之轩(2 / 2)

大唐 荆柯守 2705 字 29天前

“以后战斗,必受降敌败军,强者可收编,弱者全部解甲归田,由于敌对故,因此可以为县役三年,南方总体上开垦不多,正好屯田以为计,开垦出的良田,也可赏赐给有功之臣。”张宣凝沉吟片响,才说着:“尽量在登基前,就初步清点完毕,孤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封群臣,他们也可在其中,以不失他们之望!”

“臣等遵旨。”

“还有何事?”

“王上确定国号如何,年号如何?”虽然早有定论,但是还是必须重新肯定一下张宣凝的意思,在众目睽睽之下,张宣凝再喝上一杯香茗,虽然有点冷了,但是这种场合不适宜臣子进入,等了一会,他才欣然说着:“唐是国号,年号就叫武德吧!只是还有一事,我当引见一人给诸卿。”

说着,他拍手,说着:“传我旨意,召房玄龄来。”

没有多少时间,一个近四十岁的中年书生进来,此人气定神闲,一身白衣,进来之后,向张宣凝行礼,又微微一笑,向各位大臣行礼,说不出的从容洒脱,顿时使各位闪过赞叹欣赏的神色。

“玄龄是房族之人,齐州临淄人。十八岁时就在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昨天前来,一场谈话,使我敬佩不已,有些话,甚至打动于我,玄龄,你今天就在各位面前,再说一次。”房玄龄这人,他当然重视之极,早早发出了邀请,不过他是有家族的,虽然说大家族,许多子弟分仕几家也没有关系,比如当年诸葛家,三子分别侍魏、吴、蜀,但是总要担当一些风险。

直到最近,张宣凝连占六郡,又传出他是杨素孙子,得了杨公宝藏的消息,而瓦岗军大兴,南北切断,天下必乱,因此他才经过长期考虑,决断而来。

只是他来的已经有点晚了,不可能直接授予高官,因此才先引见各臣,日后徐徐提拔。

虽然区区一个隰城尉算得了什么,区区一个房玄龄,谁也没有听说过,但是清河房氏却是天下汉族世家,虽然现在汉族世家,无权无兵,比起胡人世家来说,已经不堪一击,没有真正实力可言,但是在知识界,舆论界,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他能够前来,别的不说,就说这份影响,也值得注意了。

“如今天下之战,南北二切,在势不在战,谁能得势,就可得天下。”

“势者,天地人,天时豪强各分之,地者关中胜出,而人时,唐王如得天下,必重之慎之!”

“自五胡以来,华夏衣冠轻贱之,世家沦陷,隋虽礼春秋,但也是重胡,现在唐王要起,必占此局才可得胜。”

“还请唐王恕我之罪,唐王之父为杨玄感,其祖父杨素,魏国公,曾祖杨敷,字文衍;高祖杨暄,字宣和,位谏议大夫。杨暄之父杨钧,司空公,追封临贞县伯,谥曰“恭”,杨暄之祖父杨恩,河间太守。杨暄之高祖杨晖,洛州刺史,恒农公。”

“王上这支,自杨震—杨奉—杨敷—杨众—杨品—杨珧(杨炳、杨骏、杨珧、杨济)—杨超—杨结—杨继(杨珍、杨继)—杨晖—杨恩(杨佑、杨恩)—杨钧—杨暄(杨暄、杨穆、杨俭、杨宽)—杨敷—杨素(杨素、杨约、杨慎、杨岳)—杨积善(杨玄感、杨玄挺、杨积善),再至王上,都是华夏贵裔之后,断无疑问,此是世家也!”

“如今胡人肆虐神州二百年,窃居中国十数载,以我华夏贵裔为贱民,民厌之,天恶之,今日,王上崛起,奋二世之烈,实是应天受命,如此,还不认祖归宗,更等何时?还请王上圣裁!”房玄龄说完,拜倒在地。

其实昨天说的还要多,还要仔细,关键就是三点

第一,王上你娶宋阀之女为皇后,外戚如此势大,以后怎么办?如不引来己家家族来抗衡之,只怕王上基业付之东流,说不定就要落到宋家手中。

第二,王上在南方,南方思望汉人崛起已久,特别是隋室大举杀戮清洗南方世族,更是心坏怨恨,再加上祖父的威望,王上你只要认祖归宗,立刻就会获得附近郡县响应,不战而得十几郡,这样南方就大局已定了!

第三,有此威望,无论世家还是官员,抵触情绪就比较少,加盟情绪就很多,王上你现在人才缺乏的困难,一下子就可解决掉。

本来张宣凝不肯改姓,说什么同姓不继天下,都是借口,关键是因为纪念前世,但是到了这个世界上四年了,他也差不多解了这个心结,因此这样利弊一说,他顿时心动,知道这一改姓,在这个恰到好处的时间点上,甚至比得上五个杨公宝藏的威力。

心中已经认可,因此才引见说来。

诸臣之中,李播、虞绰、魏征、李百药、鲁妙子等人都是大喜,特别是杨素旧臣鲁妙子,更是笑着说:“本应如此,玄龄不说,我也要说得。”

“既然如此,一月一日,先拜祖宗改姓认祖,再祭天登基!”张宣凝,啊,不,现在是杨宣凝了,大喜说着:“玄龄卿可为商部侍郎。”

大事已定,诸臣退出之后,又有虚行之前来,禀告一事。

听到这个消息,杨宣凝一惊。

“王上放心,我等皆已备得千弩,又有甲士,此人哪怕再强,也难以威胁王上。”虚行之见此,说着。

“恩,召罗士信来,我们再去见此人。”杨宣凝想了想,还是如此说着。

“臣遵旨。”

出了房间,外面雪花飘飘,阶梯上一片晶光。

既然要称王,总管府当然要改造,虽然只是局部,不大动,但是也有大幅度的变化,沿着池旁碎石铺筑的园中小道慢慢行走,远处一片白雪。

没有多少时间,罗士信身穿重甲,率领数十高手随从见驾,再加上这时,南方各个道家家族,已经得了好处,各派子弟前来护卫,在宫廷行走,高手慢慢充实防御,虽然说还显的有点虚弱,但是也有强大的防御力量了。

等护卫已到,众人才穿过小径,来到了一处院子,眼前豁然开朗,台殿亭阁,与四周的环境融浑为一。

登上台阶,就有护卫前来迎接,直入其中,就见得一人正立在亭中,饮茶。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但是此人凭栏俯视下方流过的渠水,身穿儒服,外披锦袍,身形高挺笔直,潇洒好看,两鬓带点花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气质。

转过来的目光,寒如冰雪,似是不含任何人类的感情,握住了酒杯的手,晶莹通透,像蕴含着无穷的魔力。

杨宣凝心中冒起寒意,但是并没有受到影响,带着甲兵和高手,脚步不停的走上亭子,徐徐的说着:“石之轩,你终于来了。”

石之轩的目光凝视亭子下长流不休的渠水,深深叹息一声,语气平静的说着:“唐王知我多处隐秘,特地派人多次邀请,我怎敢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