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41节(1 / 2)

如今种师中身高已经蹿高,全身骨骼似乎也在一两年之间撑大了不少,看起来竟隐隐约约有些种建中的骨架模样。而从种师中的眼神之间,也看得出这个少年对事事自有主张,甚至满肚子的心眼。

于是明远柔声问:“端孺,你是不是因为我在杭州,所以这次府试,才……”

换言之,明远怀疑种师中是故意考砸的。

从十岁起,种师中在经义上就没答错过题。十一岁去国子监,又以才学惊艳了国子监中的教授们和王安石等人。

这样的小孩,怎么可能无法通过区区一次“府试”?

唯一的解释就是:种师中是故意的。

谁知种师中却死鸭子嘴硬,不肯承认:“明师兄,你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我怎么可能为了你,置我自己的前途于不顾?”

明远马上追问:“如果有一天我要重返京师,你待怎样?会留在杭州陪伴子瞻公吗?”

种师中顿时呆住。

万万没想到啊,明远竟然还有这釜底抽薪的一招。

一想到明远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返回汴京,种师中的小脸顿时都皱了起来,结结巴巴地乞求道:“师兄啊,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跟随你回汴京?……就算不是为了去考府试,也可以再进国子监好好进修一下,提高经义水平的嘛!”

明远望着他:看看,这难道不就是不打自招了?

“师兄,”种师中扯扯明远的衣袖,“你真的想回汴京呀!”

于是明远又将这件得罪人的安排推到了他那个“工具爹”的头上。

“这要看我家大人如何安排了。”

不过,明远确实有重返汴京的打算。

因为接下来他要做的事,将会是前所未有之事,必须争取到官方的一些支持。

这次他在杭州就已经体会到,不少安排都需要通过官方力量来完成,或者至少需要获得官方的首肯。

听说明远也做不了主,种师中一时便愁眉苦脸地望着他。

“不过不急,我估摸应该是……明年下半年,或者是明年底……”

明远算了算,他这不也才花了八百多万贯出去?还有一个巨大的“零头”要补完才行。

这时有人递了帖子,想要翌日来访。

明远看了帖子上的姓名,一时愣住了。

“是吕惠卿?!”

要命了——明远心想。

这又是一位“熟人”。

早在汴京时,吕惠卿就曾经拜访过明远,借口“听取意见”,实则是想争取明远的支持。

对了,关于明远的详细内情是蔡京卖给吕惠卿的。然而还没等吕惠卿向蔡京还这个人情,吕惠卿就因为父丧而回家守孝去了。

然而时光荏苒,一晃二十七个月过去,吕惠卿即将要复出。

他是福建人,前往汴京述职自然会路过杭州。

但是在阔别官场这么久之后,吕惠卿还是能这么精准地定位到明远——明远猜测:这位应当依旧与他的福建同乡蔡京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他送走了种师中,回了吕惠卿的帖子,第二天,便在自己的宅院中恭候吕惠卿的到来。

“吕吉甫兄,好久不见,风采更胜往昔——”

一见到吕惠卿,明远便脸上堆笑,态度和蔼地与吕惠卿客套。

然而吕惠卿对明远的恭维看起来要更真心一些。

“哪里哪里,吕某在福建家中,也不断听闻远之贤弟的各种事迹,件件都令吕某佩服不已。”

“如今在泉州、福州等地,但凡有海商处,便能听闻远之的贤名,吕某实在为能够与远之交往一场而荣幸不已。”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近两年明远在两广、福建沿海一带的海商中声名鹊起,这的确是值得恭维的事。但是吕惠卿处处凑近乎,将明远这个只与自己见过一面的少年几乎说成是与自己相交多年的好友。

明远的笑容便淡了些,面向吕惠卿:“吉甫兄今日来,可有何指教?”

吕惠卿的气度却依旧十分雍容。

他温和地开口:“吕某是受人所托,前来当个说客,想问问远之贤弟,想不想入朝为官?”

啊?——明远吃惊不已,他是真没想到吕惠卿来是为了这个目的。

“入朝为官?小弟既无功名在身,家中亦无先祖之荫可以补官,这样的好事,如何能轮到我头上?吉甫兄万万不要拿小弟开玩笑!”

吕惠卿却摇头继续抛出诱饵:“只要远之有意……这件事没有什么难的。”

至此明远已经从吃惊中完全冷静下来,开始分析吕惠卿的来意。

他并不觉得吕惠卿会作为一名“说客”而来。

作为与旧党关系及其恶劣的新党中坚,如果吕惠卿为人做“说客”,只可能是代表王安石一方向他许出这样的条件。

但是王安石如果要召他入京,为什么要通过吕惠卿而不是王雱?

这样看来,吕惠卿并不清楚明远与王雱的关系有多密切,毕竟当初很多事都是在他丁忧之后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