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山至瓦浪间,奉化、奉诚、振武三军连骑十多里,高岳派遣来的传令司虞侯李宪,自鱼河堡疾驰而来,叩拜在杜黄裳的马前,称奉汲公的命令,特邀杜门郎简拔精骑,涉帝源川,入统万城北侧的黑水川,汲公在彼处策应。
李宪的用语很巧妙,对杜用了“邀”这个字眼。
杜黄裳先是吃惊——这高岳身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居然亲自领骑兵迂回包夹,真的是匪夷所思,但很快他又大笑起来,心中想到当初在菊水阻截擒拿叛贼李希烈时,他就晓得高岳是个想到就做到的人,他之所以亲自督战,那黑水应该就是夺取整个统万城的关键处。
于是杜黄裳很快就传令:本人和李工尚(河东节度使李自良官拜检校工部尚书)督率步军、辎重粮秣往银州鱼河堡方向前进,而张光晟将军领三千振武骑兵一路,目标直指骆驼堰,沿路清扫叛羌蕃落;浑侍中领奉化、奉诚共四千骑兵,目标直指沃野泊,准备和高汲公的兵马会师。
张光晟、浑瑊,一个先前就在代北、振武久历沙场,一个先前随郭子仪的朔方军转战各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可谓熟悉,对骑兵长途奔袭更是拿手。很快,他俩领着浩浩荡荡的骑兵,宛若两道巨大的铁钳,开始往契吴山以东的广袤沙漠、草野和湖泊迅速伸展。
就在张和浑两位大将自东而西奔袭时,高岳的骑兵们正由南而北,于统万城的东侧活动着。
六营骑兵飞扬着战旗于前,数千熟羌义从骑马于后,其中高岳本人,也骑乘着日行千里的南诏神驹“大厘雪”,伴随着万千儿郎、城傍们一起沿帝源川的西岸驰骋着。
战前,皇帝曾关切地问他,南诏和我唐随后就会在洱海的点苍山正式会盟,先前异牟寻的弟弟凑罗栋已入朝交纳信物,并送给朕一匹绝好宝马,卿此次征剿党项,多在白于山北大野大泽当中行动,少不得要策马奔腾,不妨朕便将这匹宝马赐予卿。
高岳热泪盈眶,说陛下错爱,可陛下的坐骑乃是载过圣人的,岂容俗人躯体再加沾染?臣怎敢僭越,领受陛下美意即可。
整条帝源川,在高岳飞动的衣袂间往后急退着,呼啸的风中,高岳看到这条河川十分奇特,两岸极度陡峭,宛若悬崖,是条隔绝东西的堑壕。
而堑壕往西看,都是荒野。
不,“荒野”这个词汇来形容不是特别确切,准确来说,朔方或者说河套地区只是个“准沙漠”,它也有山却不多,有七个比较大的湖泊,其中五个是盐湖,两个是淡水湖,内腹有极为宽广的沙漠,但也有极为丰美的水草地,再加上河套至白于山间地带有四个角落,都堪称极为富庶的农耕地区,绝对的“金角银边”:西南角的灵武,西北角的丰州天德军,东北角的胜州,还有东角的米脂到富原地区,都以土地肥沃著称,再加上此地盛产良马、青白盐,所以“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就要清扫这里的党项,用党项为内陆的工坊提供人力,同时也用戍卒和移民前来充实这里,巩固华夏北疆的防线。
整支骑兵的行动可以用神速和高效来形容,因高岳事前就让三衙刊印了贾耽所著的《四夷七道兵志图》数十册,颁发给各统军大将们,并且要求熟记,内里关于朔方的各条要道、里程和关隘要地记录十分详尽,绝无迷路可能。
三日后,高岳便饮马黑水川,他向西望去,即是巍峨雄伟的契吴山,当年赫连勃勃曾北游至此,发出慨叹说,“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这时赫连勃勃才下定决心,在这座山的南面筑一雄伟的城市,即后来的统万城,故而此城的地理态势即是“背名山(北面是契吴山)而面洪流(南面靠无定河),左河津而右重塞(无定河也绕过统万城的东面,故而有此左右之说,古代地图请反着看)”。
无数唐军骑兵们风尘仆仆,跃下了战马后,就牵拉着它们至黑水边饮水,有的则从褡裢里掏出些青色的碎盐块,让自己的亲密战友伸长舌头舔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