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2 / 2)

在大多数时候,这种判断没有问题。当债务多到一定程度之后,那就变成了“欠债的是大爷”。

只要维也纳政府不想因为俄国人债务违约,引发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甚至是金融危机,那就必须要拉他们一把。

可惜这次是一个例外,谁让俄国人遇上弗朗茨这个来自“信用货币时代”的怪胎,根本就不把借出去的钱当成一回事。

对比后世各国央行大水漫灌的财政政策,俄国人那点儿债务,还真不算什么大事。

只要击败了英国人,奠定了神盾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就算是俄国人债务违约,引发了金融危机,那也可以学习老美,拖人下水一起分摊损失。

……

看了看文件上标注的价格,弗朗茨满意的说道:“告诉俄国人,作为一个崇尚自由贸易的国度,神圣罗马帝国反对一切破坏自由贸易的行为。

帝国同远东帝国之间的贸易,任何个人、组织或者是国家政府都无权过问,日本人自然也不能例外。

对了,运输通道打通了么?不要协议都达成了,最后却无法按时进行交易,那就砸招牌了。”

“走私”是不存在的,作为世界霸主,维也纳政府从来都是最守规矩的。

所以“军火贸易”也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神圣罗马帝国同远东帝国之间的普通商业贸易,和正在进行的日俄战争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至于普通商品,为什么最后变成了武器装备,或者是各类战略物资,那就要去问上帝了。

谁要是对这个问题好奇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找上帝问个明白,维也纳政府甚至还能够帮忙报销路费。

相比外界可能产生的“好奇心”,弗朗茨反倒是更关心运输。几十万军队的战略物资消耗,可不是一笔小数字。

如果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要运输这些物资,无论是用船舶,还是火车都可以轻松搞定。

真要是赶时间,把国内的货运飞艇集中起来,也能解燃眉之急。

可是到了远东帝国,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直接将货送到交战区,那明显不现实。

沿海地区都在日军手中,就算是俄军还控制着几个要塞堡垒,也没有能力冲破日本人的封锁,把物资运回去。

为了保障物资的安全,绕道是必须要有的。远东帝国只有少量的公路、铁路,更多的还是原始的人力、畜力。

一路绕行到目的地,路程距离恐怕丝毫不比从莫斯科到远东近。唯一的优势就是气候环境相对较好,不像西伯利亚光赶路都要一年半载。

腓特烈微微一笑道:“放心吧,父亲。军火商们可比我们积极多了,日俄战争刚刚爆发,他们就开始向远东帝国调集战略物资。

政府只是居中调和,帮忙打通了官面上的环节,这点不难做到。

日俄两国都是入侵远东帝国的主力,仇视两国的人多得去了,其中也不乏政府高官。

明面上他们不敢做什么,但是暗地里给日俄两国添麻烦,他们还是很乐意做的。

目前我们已经和当地的实力派搭上了线,加上我们运费给的高,当地人还是很配合的。

最早出发的物资,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大草原,估计再过个把月,就能够交到了俄国人手中了。

这些物资虽然不多,但是也能够解俄军的燃眉之急。订单缺口部分,我们从南洋地区就近抽调,最多半年就能够送到。”

利益动人心,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军火商。不需要政府专门去组织,仅仅是军火贸易的暴利,就有人源源不断的加入。

在对战争的判断和预估上,军火商才是最敏感的一群人。弗朗茨甚至怀疑俄使馆案刚刚发生,就有军火贩子开始准备了。

当然,早做准备固然能够抢占先机,攫取最大的蛋糕;但是风险和收益并存,万一判断失误没有爆发战争,那就要悲剧了。

每个时代都有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同样也有军火商赔得底朝天。若要评选十大高风险行业,军火贩子们绝对是榜上有名。

虽说协议是维也纳政府和俄国人达成的,但政府是要脸的,不可能亲自下场玩儿走私。

具体的交易操作,自然要由“背锅”的军火商来完成。反正军火贩子们的名声都臭大街了,也不在乎多添上一笔。

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弗朗茨突然补充道:“我听说俄军的军纪非常糟糕,和当地居民的关系非常糟糕,这十分的危险。

让外交部出面警告一下沙皇政府,如果他们想要赢得战争,需要人家当地人配合的话,那就好好约束军纪。

要是做不到的话,这份协议现在就可以作废。我们也没有办法,在当地人抵制的情况下,把物资送到他们手中。

这是我说的,不需要避讳,直接原意转达就是了。”

具体效果怎么样,弗朗茨也不确定。反正有约束肯定比没有约束的强。

何况,他这个皇帝都亲自出面警告了,纵使沙皇政府再怎么心大,也不可能无视。

不理解弗朗茨为什么这么慎重,但腓特烈还是选择了听从。长时间的摄政,现在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遇事都问为什么的少年了。

无数的经验告诉他,不理解为什么,很有可能“为什么”就是字面意思。

腓特烈也是亲身经历过的,很多时候一道普普通通的政令,都被下面一帮人解读出了一连串的意思。

要指责吧,人家又是在往好的方面引。不仅没有危害,还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刚开始腓特烈还有些不适应,慢慢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在他看来,弗朗茨现在对沙皇政府发出警告,要么就是俄军做的真过分,已经影响到了战争;要么就是单纯的看不过眼,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两种结果都有可能,又都不怎么靠谱。真要是想帮俄国人赢得战争,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拉着欧陆联盟,一起对日本进行物资禁运。

就如同菲律宾战争时期,为了逼迫日本政府退出南洋地区,维也纳政府就牵头欧洲各国对日本进行物资禁运。

后者更不用说了,但凡是同情心丰富的,都成不了大帝。

具体可以参考自己叔叔,就是因为同情心太过泛滥,理想主义太过浓厚,才被人从墨西哥赶了回来。

这还是家族势大,干涉大军都冒了出来,震慑住了当地的实力派。要不然能不能活着走出墨西哥,都是一个未知数。

对这位丢掉皇位的倒霉蛋叔叔,整个哈布斯堡王朝都没有多少好感,包括腓特烈也不例外。

倒不是因为“捧高踩低”,本身就站在了食物链顶端,根本就不需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主要是因为“伤钱”,为了替墨西哥复辟大业筹集经费,马西米连诺一世这些年没少向他们“化缘”。

要知道年轻时代,听了这位叔叔的悲惨遭遇后,腓特烈也是慷慨解囊。

不仅把自己多年储存下来的零花钱,全部捐了出去,还自发的帮忙筹集资金。

钱也就罢了,为了家族荣耀,腓特烈也不会吝啬那点儿零花钱。

不奢求什么回报,关键是钱花了出去,要看到实际效果啊!

连续多年投入不见成果,搁在谁身上也有怨气。时间长了,大家对马西米连诺一世的好印象自然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