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殖民(1 / 2)

经过了长达半年时间的谈判,英法奥三国终于达成了初步协议。1875年12月12日,英法奥三国代表在巴黎签订了《调解国际冲突备忘录》。

这份备忘录,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国际公约的草案,明确了殖民地争夺的规则。弱肉强食还是少不了的,只不过批上了一层法理的外衣。

即:

1、以实际占领为准,先占先得;

2、以目前的殖民地势力范围为准,互相承认对方的主权;

3、禁止相互干涉殖民地内政;(备注:具体是禁止扶持地方势力,禁止走私武器,禁止输出民族主义……)

4、无主之地争夺各凭本事,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盟友有义务提供一定的帮助;

……

前面三条才是重点,可以缓和三国之间的殖民地冲突,第四点那就要看怎么理解了。

帮助肯定是有的,不过这个力度有多大,会不会帮倒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了。

比如说:殖民团队遭遇意外,流落当盟友殖民地中,估计大家很乐意做个顺水人情,给他们提供补给。

要是想要争夺某个战略要地,或者是一片富庶的殖民地,需要盟友出手帮助,还是要拿利益说话。

要不然条约中就不会有“不涉及自身利益”的前提条件,本身这就是一项免责条款,因为利益这个概念太大了。

这也是正常的,真要是盟友白白出手帮忙,估计大家也不会放心。英法奥三国都不是吃素的,想要占便宜,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或许在这里赚了,又在别的地方赔了进去。国际外交博弈,从来都要三思而后行。

很多时候看似占便宜,实则是竞争对手给你挖的巨坑。这方面弗朗茨绝对是佼佼者,最擅长让竞争对手欢天喜地的去跳坑。

相比之下,英国人又是另一个极端,他们最擅长挑拨是非。和英国人打交道必须要小心,不然很容易被带偏。

法国外交比较平衡,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却又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相比之下,普波联邦和俄罗斯帝国就好对付的多了,他们在外交上属于冲动型的,特别容易被挑拨、或者是掉坑里。

这是弗朗茨的个人总结,也是基于事实资料的。俄罗斯帝国长期被欧洲社会排斥,外交不给力是主要原因。

要不然的话,反法战争时期就是他们融入欧洲世界的最佳机会。

战后作为欧洲各国的救世主,俄国人一跃成为了欧陆霸主,居然还被排斥在主流圈子外,这外交也没谁了。

柏林政府太过迷信武力,从而忽视了外交关系发展。这一点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来,当年普俄战争时期,作为打手的普鲁士王国,和英法连一纸盟约都没捞到。

这简直是送上门的机会都不知道利用,不需要盟约条款多么有利,仅仅只要有名义上的盟约,在战后谈判中都可以多捞取很多利益。

可以说没有俾斯麦过后,柏林政府的外交就不及格了。当然,这也是传统了,普鲁士王国的外交一直都不咋地。

要不然的话,德意志地区老大早在上个世纪就易主了。

很遗憾,普鲁士王国赢了军事输了外交,奥地利没有被打垮,反而因为外部战争完成了内部改革。

作为赢家的普鲁士王国,看似扩充了领土,实则是得不偿失。

不但增加了一个敌人,还丧失了在德意志诸侯中的人心,成了大家心中背信弃义的“小偷”、“强盗”。

这样的形象自然当不了老大,再然后哈布斯堡王朝又满血复活了,甚至还兼并了匈牙利,再次拉开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

“国际会议什么时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