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金兰之义(1 / 2)

孟通突然起身,欲要请李恢提领犍为属国诸事,李恢错愕不已,自己刚刚才入朱提,而且是来投奔求收留的,却不想孟通竟然主动要将自己推上首座,李恢心中惊讶,不明孟通到底何意。孟通见李恢愕然,急忙又说道:“德昂切莫多虑!愚兄非有他意,你我君子之交,不须疑猜。今情势危困,愚兄深恐心力难支。而贤弟久处南中,熟悉敌情,兼有谋略远识,是以相让!功名于我如浮云,但

求不负汉室所托耳!君子让贤,贤弟可愿成全愚兄?”

孟通说的情真意切,丝毫没有虚假,李恢听了既放下心来,又对孟通是敬佩不已。现如今汲汲于功名地位者,数不胜数,而能够做到如孟通这样的,已经是寥寥无几,堪称至公无私!李恢深感于孟通的诚意,但毕竟初来乍到,李恢又岂能越俎代庖?孟通有君子之风,李恢自然也不能逾礼,于是亦起身深鞠一躬道:“伯明兄堪称忠公之至!世有营苟之徒,而恨少如伯明者也!倘使天下尽

皆兄辈,则我大汉不复陵迟矣!”

陵迟者,渐趋衰败也。此陵迟非彼“凌迟”。李恢称颂孟通之义,继而又道:“然恢奔走之徒,既无盛名,亦无功绩,不敢担此大任,贤兄过誉,实不堪当!贤兄提领属国,恢愿竭诚共谋,是为一体,不分内外,愿贤兄再勿推让,莫使愚弟处不义之地

也!”

竭诚共谋,是为一体,不分内外!李恢此语一出,孟通心中大慰,放下酒杯,紧紧握住李恢的手道:“德昂说的好!不分内外!今日起孟、李同心,共效汉室,以阻不臣!”

说罢,孟通唤来三弟孟琰,共举酒杯,对李恢道:“我孟氏兄弟,虽无经略之才,忝居府署之位,然于家国大义,未敢忘却!今困守孤境,有德昂来助,愿与结为兄弟之好,德昂岂有意乎?”孟通自知本事有限,二弟孟干、三弟孟琰,跟他几乎都是一样,若提兵上阵,丝毫无惧,但论谋略经治,却是有所短缺。而李恢恰恰在这一方面很是擅长,孟通深知李恢必有扬名之日,因此便生发出要与

李恢结为异性兄弟之意。现在犍为属国已经基本上陷入了南中叛贼的包围圈,孟通自感此番死生难料,能不能够撑到汉王援兵到来还尚未可知。若是自己万一遭遇意外,今后朱提孟氏一族,总得有人照顾。孟干、孟琰都不过是武

夫,若与李恢盟好,对朱提孟氏来说,也将受益。虽然孟通不免有一点私心,但这无伤大雅,并不妨碍孟通高节,最主要是孟通心里真的很看好李恢。多年故交,孟通对李恢还是知根知底的,他知道以李恢的才能,肯定远在自己三兄弟之上,且又听了李

恢高论,更加心服,愈觉亲近,因此才突发如此奇想。

李恢见孟通如此相待,诚惶诚恐,心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孟通坦荡君子,李恢既不能折了孟通颜面,实际上心中也很称意,于是上前行跪拜大礼道:“愚弟不才,受贤兄如此厚遇,敢不承命?”

孟通大喜,于是就于都尉府,摆下香案,与李恢共结金兰之好!

孟通为长,李恢次之,其次孟干、孟琰,接着又传命其部曲,申明孟、李兄弟之义,任李恢为犍为属国丞,参军左右,共敌南中乱寇!

李恢带去朱提部曲数百家,其中可充武夫者,约莫千人,于是亦编入孟氏军中,号称朱提万军!犍为属国介于蜀川、南中之间,地势复杂,却是雍恺北上要道。不过其地狭小,只领两城两县,户口总数不过八千。按照原来规制,犍为属国只能驻军两千。自南中叛乱之后,孟通立即纠集部曲,招募郡

兵,至八千人,几乎是每户一丁,这都是时艰之举,好在孟氏深得犍为属国人望,虽然穷兵至此,竟无人怨!此一节亦可见孟氏平素有爱民之心。

且说南中建伶,雍恺一怒之下杀了爨习全家,又遣兵马进据俞元,其势更甚,至此南中之族无人敢忤其意!遂更骄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