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细分的能量盾好处有两点……
第一,它不是硬拦截的防御,而是属于引导混乱型的软拦截,不需要去担心能量盾耗损太过于严重,导致其他舰载设备和武器供能不足。
因此,能量盾的能源供应,不仅不需要和舰艇的能源反应堆隔开,甚至还可以直接和反应堆直连。
第二,借助于直连和软拦截的优势,能量盾可以长时间开启,大大增加了战斗续航能力。
不过,优势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
两种能量盾都是单属性拦截,在战斗中为了保证战舰能量供应稳定,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会开启双能量盾,以免造成能量耗损过快。
因此,一旦敌人知道了战舰的特性,很容易遭受到了敌人的偷袭。
比如在开启电磁防护力场时,被敌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用能量形态的火炮偷袭轰炸,从而导致舰体遭受到重创。
而“堡垒级”和“泰坦级”的能量盾,并不是力场类的能量盾,而是和大虾族的区域型防护盾差不多。
只不过,比大虾族的更强,可以说是升级进化版——
矩阵防护盾!
这是一种由能量实质化,产生出无数个能量体八角菱形片,在舰体外部组成一个超大的能量防护盾。
远远的看上去,就算是鱼鳞一样!
说的直观点,这种“矩阵防护盾”其实就是在战舰的钢铁装甲层外面,再套上一层能量装甲。
它的防御功能和钢铁装甲差不多,都属于全类型攻击的防御。
不管是动能武器还是能量武器,只要没有达到它的能量承受极限,它都能给你防御下来,避免战舰的舰体受到损伤。
而这种全面防御的防护盾,它的优点已经很明显了,只要开起来,在它没有被打破之前。
不管你是偷袭,还是正面攻击,也不关你事哪一种类型的武器,战舰本体都能毫发无伤。
和亚特族的能量盾一样,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由于需要稳住这个超大型的矩阵防护盾内,无数实质化八角菱形能量片,因此它的能量消耗很庞大。
而且还会随着敌人的攻击强度,相应的增加能量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整艘舰艇的正常运行,比如动力、武器、系统等等,不至于被敌人一通集火下来。
舰体是没什么受伤,可能量却全被防护盾抽走了,造成整艘舰艇能量供应暂停,失去所有的功能。
那就不可能和亚特族一样,将能量盾和舰载反应堆直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坦级”和“堡垒级”两艘同根同源的星际战舰,都在舰体内设置了一个,专为能量盾提供能源的装置。
这个装置的名字叫“启辉电容舱”!
它存在的作用就是蓄能,也就是一个带启辉作用的超级大电池。
在战舰加入战斗时,核心能源反应堆按一定的能量比例,持续给这个启辉电容舱内充能,然后由它送能量到矩阵防护盾上。
这样一来,战舰能源的分配倒是实现了平衡,也不担心防护盾抽干战舰能量,导致整艘战舰瘫痪。
这方法确实很不错,可防护盾额定能量的供应,也带来了一个弊端——
防护盾的续航能力大降!
一旦承受攻击的能量损耗,大于反应堆提供给启辉电容舱的能量,那能量盾就会在电容舱储存的电容耗尽以后破碎。
而战舰的矩阵防护盾,在战斗中被敌人打破,如玻璃窗一样粉碎瓦解后,又会突出一个缺点——
重新激活能量盾很慢!
要知道,覆盖在整艘战舰外部矩阵防护盾,它不是气态、电离子态等等,密度很大的能量团。
而是无数个由高强度能量压缩后,达到实质化的能量菱片组成。
启动能量也非常恐怖,而且需要通过一个特殊装置来辅助激发。
重新凝聚这样一个防护盾,必然需要一股很庞大的能量,通过启辉电容舱的启辉爆发,一次性充向每一个防护盾能量口。
就需要往巨轮电容室内积蓄很长时间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