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物是人非(2 / 2)

旧书大亨 镔铁 1736 字 28天前

财神庙依旧热闹非凡。

又是一个周末,又是一个集市。

地摊一个挨着一个,卖什么的都有,比以前的规模还要大。可是那些卖旧书的摊子却似乎萎缩了许多。看到这些陌生的卖家和摊主,看着这些不多的旧书摊,林逸仿佛看到了现在旧书市场的现状。

旧书资源已经趋于枯竭,现在即使去到农村,也很难收到六七十年代的旧书了。八十年代的旧书存量也在减少,以至于现在很多旧书摊上所卖的旧书无非是一些九十年代,两千年后的书籍。可是这些书对于很多喜欢买旧书的淘书客来说,则全是“新书”,没那种古旧的味道。

实则,在很多淘书客眼里的“旧书”,当是指不带条形码的书,应是1992年以前出的书,1992年后尽管还有个别不带条形码的出版物,但也越来越少了。

当然在每个爱书人眼中都有自己的旧书标准,比如按品相的新旧程度,是否“二手书”等等,应当说都有一定道理,但按出版时间来划分可能是多数人的判别依据,就跟一提到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尽管品相完好,也会划到“民国旧书”的范畴。

林逸以为建国后图书出版大概可以划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或阶段,一是建国后至文-革前的出版物,二是文-革期间的出版物,特别是各种版本的“红宝书”,塑料皮的不少,直接影响到文-革后的一些出版物,再以后就是贴膜,现在贴膜的书也少了,新书多带有塑封,只要是没有拆封,就不能说是“旧书”了。三是改革开放后的出版物,至今也有三十八年了,是否都叫“新书”,怎么划分不太好说。似可按印刷方式的改变做为标志,即1987年5月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出第一份报纸为起点,这之前都是铅字印刷,之后逐步实现了以激光照排为主,最终彻底淘汰了铅字印刷出版物。

综上所述,林逸现时对旧书判定是按一没有条形码,二是铅字印刷,甚至可以说两者缺一不可。另还有一个可参考的就是不带贴膜,但可适当放宽,因为八十年中期开始就有不少书封面贴膜,都放弃了有点可惜。

为什么要买旧书,原因很简单---

首先,图便宜。现在新华书店的书太贵,即使有时也推出些特价书,能半价就很不错了,还是在旧书市场,同样的一本书而且崭新,大多时候是低于五折就能拿下的。

其次,图正版。可以说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旧书,盗版书是少之又少,特别是文-革及之前的书基本上就没有盗版,如有也是文-革后盗版的,那时要发现有人敢盗版,估计是要蹲大狱的。八十年代以后的书就不好说了,总有一些人想不择手段的先富起来,“跑马书”就诞生在这个时期,出书真的没有以前那么严谨、严肃和严格了,最常见的就是盗版武侠和言情小说。

最后,就是图结实。旧书不管是精装还是平装基本上是要锁线的,即便是“小人书”老一点的也要扎上一道线,您就死劲地翻看吧,散不了架的。不象后来的书除精装的还算结实些外,平装的用强力胶一粘就得活了,是不是好胶也无法判别,有时一本书还没看完就散了架,成了典型的残书。旧书旧是旧了点,品相也弱些,但极少有看着看着就散了架的情况,“新书”的概率要高一些是不争的事实。

……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会有更多的淘书客不断地加入淘旧书的队伍,相反,那些好的旧书却被淘的越来越少。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买旧书的人越来越多,卖旧书的人却越来越少,准确地说,是真正好的旧书越来越少。

就在林逸一边转悠着附近的旧书摊,脑海中不断思忖着的时候,忽然就见一个老头提着一包旧书正在和一个卖书的商量价格。

这种事儿林逸见多了,很多时候,那些年纪大的人都会很珍惜自己的藏书,不会轻易让家人卖给收废品的,而是自己装了袋子提到这种旧书市场,直接卖给那些卖书的。一来可以看见自己收藏的旧书有个好归宿,甚至落到另外爱书之人手里,二来也能多卖一点钱,替补一下自己年老的生活。

当然,这时候最吸引人的就是收书的摊主和这些卖书老大爷的“交锋”了。因为很多时候,这些老旧的藏书都会有宝贝出现,就看收的时候是捡漏,还是打眼。

林逸也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见此,就忍不住走了过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