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教育改革(2 / 2)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1947 字 17天前

为啥?因为没有老师……

自从七八月份知道恩科要考格物后,各地的县学、府学的学子们就开始苦读格物各科,但是教授他们的老夫子也是一窍不通,所以老夫子的最大作用就是朗读课本,至于讲解是肯定不行的了。

也就是说,要学新式学科,得靠学生们自己对着书本自学,难度是相当的高。

没办法,现在整个中国里懂的现代物理,化学这些的就没几个,教育部现在连帝国大学的老师都找不到几个,只能聘请洋人,到海陆的军官里借讲师。

至于各地中小学堂的老师嘛,现在没有,以后等那些自学成才的学子们留校任教后,才有可能出现第一批的老师。

有了县小学和府中学后,为了衔接中学到大学这个层次,同时又考虑到现在的所谓府中学也是水平极低,和后世的中学是两码事,所以教育部准备再设立三所高等中学,以充当大学预备学校。

即杭州高等中学、上海高等中学、南京高等中学。

招募的学生暂时面向全社会招生,只要通过考核者即可入读,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以后等几年各地的府中学走上正轨,可以提供一定生源的时候,其招生必然还是要以各地中学生为主。

而三所高等中学的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报考帝国大学或者以后另行设立的其他大学。

如此整个教育体系就算是比较完善了!

只是对于目前的中华帝国来说,制定这个体系容易,各所学校办起来也简单,反正有地方就行,学生也不用愁,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老师!

万事开头难,反正林哲也不指望两三年功夫就把现代的教育体系弄出来,现在只要开个头就好,至于现在急需的人才,主要还得依靠这一次的恩科。

经过周密准备后,九月二十号,宣武登极恩科会试正式举办,从浙江、江苏、安徽甚至江西、福建河南等省份偷偷跑过来的学子一共九百多人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试。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后,十天后放榜,并决出了一百五十名中式的考生,而他们将会成为中华帝国首届科举的进士,嗯,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批进士,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后的科举肯定会被公务员考试所代替,所以这科举还能举行几届实在难说。

放榜之时,有人欢天喜地,有人嚎啕大哭,不管是以往数百年的明清科举还是中华帝国的这一次已经变了味道的科举,对于这些应考的士子们而言,依旧具有神圣意义。

秦淮河上,陈洛云一杯接着一杯往下喝,一旁的董离和文昌林也是陪着他一起喝!

这一次会试,陈洛云没能继续在乡试的好运,他落榜了!

而董离却是运气要好得多,虽然只是名列三等一百二十六名,但好歹是中了,而且会试之后还有殿试,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在殿试中更进一步,名列一甲不敢想,但是二甲还是可以奢望的。

陈洛云又是猛灌了一杯,然后呵呵笑了起来:“我们六个同窗好友应考,中乡试只有董离和我,如今中会试者更是只有董离一人,而整个浙江当初报考恩科者有四千余人,今日中者不过三十六人,科举一路,果真是难如登天啊!”

笑着笑着,这眼泪却已经是流了出来!

董离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是中了会试的人,心中自然是欣喜的,但是看见好友如此,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只能是陪着陈洛云默默的喝酒!

反倒是文昌林在一旁劝说着,文昌林比他更不堪,在乡试就落第了,不过因为物理一科考的不错,所以可以免试进入帝国大学学习,勉勉强强也算是有前途的人了。

但是陈洛云落第后,今后的出路怕是有些艰难,虽然如今帝国官员急缺,内阁组织部已经向那些落第的举子们发出了通告,表示可以从中择优补用。

不过这能够拿出来的职位实缺自然都是一个小官小职,要么是地方府县的科长,处长之类的,要么就是中央机构的各科科员,总之是别指望一步登天当知县,知府之类的了。

这对于一些志向不大的人还好说,会欣然接受,但是对于陈洛云这等一心想要中进士,从而平步青云的人来说却是难以接受。

喝了片刻,文昌林道:“陈兄,要不你也来帝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