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大案(二)(1 / 2)

将血 河边草 1827 字 29天前

权势地位越来越是稳固的晋国公赵石从来不以宽容闻名于世。

所以,光禄寺少卿刘大人是整整提防了两年,从蜀商张某在金州暴毙,一直到如今成武七年冬,刘大人从来没有放松过心里那根弦儿。

在光禄寺任事,更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这到也有好处,因为勤勉而又谨慎,很得上官赏识,很快,光禄寺卿的位置,就开始向他招手了。

刘大人有点踌躇满志,两年过去,那边并无什么太大的动静,看来当年的事情,没寻到他的头上,到了张某那里,也就断了。

要不然,以晋国公赵柱国的权势,想让他直接罢官不太容易,但给他找点麻烦,应该是轻而易举。

要不怎么说呢,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

那边没动静,他即日也将高升,虽然不能转任六部要职,有点遗憾,但怎么说,也算是一步迈进了朝廷大员的行列,就是权责有点小罢了,品级上到了,但和外朝重臣们相比,光禄寺明显不够看。

这么一来,刘大人又动了心思,照样对准的还是公主府。

因为晋国公府那边实在不好下手,朝野内外,现在多为赵柱国一党,让他有点无从着手之余,也有点心寒胆颤。

而公主府那里不一样,光禄寺是干什么的?

皇家的事情,许多都要光禄寺来办,公主府无疑算是皇家一员,用点手段。就能沾上公主府的边儿。

不用说这手段有多隐秘,也不用提这手段有多阴狠。

最终的结果就是,把刘大人自己陷进去了。

这一次的报复……没错,在刘景尧自己想来,就是报复,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报复来的这么快,而且这么的不留余地。

从蜀商张某那里。牵涉到光禄寺不说,还没等他缓过神儿来,京师这边的出了事儿。

有京师刘府总管,刘景尧最信任的人之一,到长安府衙出首,一棒子就把刘大人砸倒在地。

从刘府中搜出贡品虽然不多,价值最高的就是一些极品茶团。如果刘景尧亲自在那里。一定能认得出来,那是他派人送到公主府的东西,却是在自家被搜了出来。

人证物证都在,根本无法抵赖。

私吞皇供,只这一条,就够刘大人掉脑袋了,而且,从蜀商张某那边。刑部还给刘大人设了案卷。

贪渎之事,大秦不是没有,但来到光禄寺少卿这样的品级上,还是大秦开国以来头一遭……

和科举案差不多,这次贪渎案也是突然爆发,事先好像没有一点征兆。

和科举案更像的其实是,两案发作,都有着必然的原因,过后想想。好像又都是顺理成章。

不说科举案,就说这次贪渎案。

大秦来到成武七年的关卡上。一系列动荡频出不止。

许多聪明人便都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许多故事。又为什么会是在这个时节出现。

然后,便是豁然开朗。

随着疆域的扩展,政事上的繁杂已然非是当年可比。

大秦从景兴年间开始变法,一直到成五年间,还在继续。

这不光是说两任君王都雄心勃勃,有志于天下等等,而且,此时看来,更像是大势所趋。

如果没有景兴鼎革,也就没有今日大秦的强盛。

而成武皇帝若不继续下去,大秦一统中原之日,也许就会遥遥无期。

因为疆域越来越大,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朝廷上下若是固步自封,像前秦商鞅变法一般,戛然而止,那么大秦也许还要等待几位明君出现,才能一统天下。

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算困难。

而回到贪渎案上,也就明了了许多……

大秦吏治渐渐在走下坡路,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每一个帝国,都会重复这个过程。

大秦贪腐官吏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许多人在大案一起之后,便想到了这一点,多数人也都认为,也许……之后的几年甚至于十几年,整饬吏治,都将是大秦朝廷最重要的政务之一了。

回到大案本身,光禄寺少卿刘景尧很快就进了大理寺。

之后,又陆续有十数人被捕拿,入大理寺待堪。

光禄寺上下,一片哀嚎。

真要这么查下去,不说人人有罪,把光禄寺翻个底朝天吧,但差不多一半的人会陷入此案当中,却是可以预期之事。

光禄寺的账目不禁查,除了光禄寺的大人们大笔一挥,多报损耗之外,来往之间,收受礼物,在光禄寺也早已乃是平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