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诸事(一)(2 / 2)

将血 河边草 1669 字 29天前

就算如此,国子监还是没有多少动静,是不想动吗?不是,实在是不敢动,由此也可见其牵涉之广了。

这里面的阻力,来自方方面面,守旧之臣拼死保住这里,不许旁人插手,鼎革之臣多数出身此间,可以说这里就是文臣之圣地,若不想被人称之为数典忘祖,为了名声着想,便不会轻易开口动这里。

就像是一个桃子,桃皮桃肉已经稀烂,打桃核仍在。

不过到了现在,大势所趋之下,大秦帝王,朝廷文武重臣,皆有改革弊政之决心,内外交困,这最坚固的一处,也已呈现分本离席之势。

但冲在前面的急先锋,却是一个蜀人,不得不说,对于大秦朝野官吏来说,这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

不过随着沈白上书,朝野争议不休,其实长安大阀郑氏失去国子监掌控之权已是不可避免,据说,吏部郎中,曾任东宫教读,与当今成武皇帝陛下有着半师之谊的徐闻徐大人将出任国子监祭酒。

而将在洛阳建成的洛阳书院,也为国子监革除旧制预设了一块很好的实践之地。

看似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但对于大秦来说,实是影响深远,当影响扩散开来,对于大秦文人士子阶层来说,将又是一番光景了。

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今,随着大秦这样一番变革,会催生出怎样的结果,即便是最有远见之人,也不再能预料到了。

回到当前,经过一年整饬,河东诸地已经彻底平静了下来,收拢北地民心,并不用那么费力,费力的是如何治理。

胡人统有北地多年,乡里大族称霸,官场贪渎横行,虽然大军到处,着实清洗了一遍,但胡人统治北地久矣,但北地无论官吏百姓,皆以引此为常态,杀了一批,却又另外之人代之,可谓屡禁不绝。

一年之中,小吏贪渎枉法之事屡屡作,新降官吏未曾去职者,故态复萌的比比皆是,实在让大秦治政河东的官吏们焦头烂额。

这已经不是能够以杀止之的事情了,与河洛那边虽有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后世的话说,思想观念一旦形成,想要改过来,却又谈何容易?

都说仓禀实而知荣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用河东宣慰使大人的话来说,就是寡廉鲜耻之辈,比比皆是,当官只为贪渎,贪渎却又为上进,上进之后,却成大贪,简直无可理喻,胡人竟是将一地百姓,都教成了贪婪之辈,这些话宣慰使大人说来,真真是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不过这在赵石看来,却实在平常,相比于后世,此时之官员操守,皆可谓之为圣人。

至于治理河东,是个慢功夫,赵石给的建议只有一个,一旦涉及贪渎之事,立即重处,宁可杀错十个,也不能放过一人。

论罪碑在河中立了不少,在河东也如此办理,只要上了论罪碑的,便昭示百姓其罪行,虽有伤官员体面,朝廷威严,但不如此,无法让百姓知道,北地已经变了天,胡人治下那一套,在大秦是行不通的,长此以往,当可为北地官员百姓立下行事规制。

触之者,不但身死族灭,而且还要遗臭万年,当可为河东诸地百姓戒。

当然,这里面还需大秦官吏慢慢加以引导,所谓教化百姓,就是如此,总也要将胡人遗留下来的腐臭味除掉才行,就算让北地人口再少上一半儿,对于大秦来说,将来的好处也是数之不尽的。

晋地沟通南北,以后定为大秦之门户,重中之重,轻忽不得,乱世可用重典,河东之地当用重典刑之,以改北地民风,这个时候,收服民心反而成了次要的事情了。

当然,除了这些,大秦官佐在河东也并非没有建树,头一个便是修路,一年过去,北地战乱之后,民役已然废止,减免税赋,以予北地百姓休养生息之机。

这休整道路沟渠之事,却也刻不容缓,所以,以秦军辎重营为,辅之以各处降俘,加上屡屡出现的犯官家眷,趁机作乱的绿林匪类等罪囚,便也担起了休整道路之重任。

因为人数并不算太多,进度也就不快,不过从太原到大同的官道,已然扩整的差不多了,中间驿站等休息所在,也正在修建。

这又是一个长远功夫,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