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目光(2 / 2)

将血 河边草 1671 字 29天前

李之问讪笑着,来到赵石近前,显然,这拿大将军做饵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好糊弄过去的,“大将军神勇,果然名不虚传。”

赵石背着手便往楼下走,回了一句,“若非神勇,今日又当如何?”

不过今夜之事,并不算完,刚到了楼下,远远的一声凄厉的喊叫已经传了过来,“死人了,死人了”

赵石咂了咂嘴,这都是什么事儿啊,不过过后他却是知道,这喊叫确实是跟他无关的,他只是适逢其会而已。

据查,有个城南的青皮混混儿,想从大同楼这里讹些银两,所以设下了个小局而已,不想正撞在风头上,被恼羞成怒的张锋聚随后拿下。

这个青皮在大同围城时,着实没少干了恶事,又懂得见好就收,才活到现在,不过运气显然已经用尽,被张锋聚拿下之后,多有人指认此人,于是,不几日便掉了脑袋,而这番风波,也殃及了不少人。

因为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番清查,不少之前的漏网之鱼,被查了出来,枭首以示百姓,加之宣抚使大人闲逛青楼的事情也传了开来,不但未曾损了宣抚使大人官声,这般狎妓之举,显是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宣抚使大人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变了不少。

毕竟若非大同真个承平,宣抚使大人也不会去逛什么青楼不是?

如此这般,大同府的民心却又安稳了几分,这显然也在一些人的算计之中,之后,宣抚使府中,多出了一个叫李之问的幕僚,虽还没有什么正经的职位,但做的却是长史的活计,有了这么个鲜明的例子在,终于使许多人的心动了起来。

就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年关也悄然来临。

宣抚使府邸张灯结彩,大同的这个年关,可谓是秦人攻陷大同之后的第一个年关,兵乱过后,却能这般迅速的稳定下来,实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而此时,赵石也接到了长安那边姗姗来迟的家信,信中所言,也让赵石心情大好。

之所以来晚了这么多时候,还是靖佳公主细心的缘故,先是再次入宫,探了探太皇太后的口风,接着又到定军侯府见了老夫人和赵石的妻妾。

商议一番之后,这才跟赵翠儿见了一面,相劝一番,将事情大致都敲定了,才给他来信诉说情由。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婚事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估摸着信到河东的时候,长安那边亲事已然定下,就是国丧期间,不好操办,总得过些时日,才能将亲事结下。

赵石大喜之下,这个年关本来不想怎么大张旗鼓的折腾,但心情大好之余,却是改了主意。

将知府大人以及几个亲信将领都招了来,于府中正厅排开酒宴,宴请众人,本来那李之问还想将大同楼的歌姬舞姬的叫过一些来助兴,但却为赵石所止,国丧期间宴饮已是看在天高皇帝远的份上,做上一做也是无妨,但若招妓到府中,却是大大不妥。

到了年夜,知府大人早早赶来,这些日子没听到宣抚使大人的回信儿,心里早就不太踏实了,只是这事问一次已是厚着脸皮,第二次,他是无论如何也张不开嘴了。

年关上宣抚使大人相召,说不定能听个准信,所以赶过来便早了一些。

也是正好,赵石将他引入后宅,将事情说了说,知府大人心里终于算是一块石头落地,大喜之下,跟赵石商量了一下,也是准备先定下亲再说,等国丧之事淡了,婚丧嫁娶的,只要别闹的太过,谁也不会来管,说到底,大秦对于这些,管束并不算严,所以只等过了这一阵儿,婚事也就能操办一下了。

商量好了这个,知府大人又就来年的政事跟赵石相商许久,这才跟赵石相携来到前面,两位主官成了亲家,心情自是大好,这一番宴饮,却皆是尽兴而归,而成武二年大同的年关,也就在这种喜悦融洽的气氛中过去了。

年关一过,春天已经不远,赵石的目光,终于离开了大同的地面,开始慢慢望向北方,这一年,他准备做的事情很多,但其中重中之重,便在云中,云外的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