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陛见(三)(1 / 2)

将血 河边草 2167 字 29天前

轻酌慢饮,很快,景帝脸上便红了起来,冷天饮酒,多有伤身,不是什么好事,何况还是在外面,吹着风,酒意上头的更快。

显然,景帝也已略感不适,喝了两杯,便停杯不饮,只是挑着那热气腾腾的锅煮慢条斯理的用着。

赵石身体强健,到得如今,伤势已然好的差不多了,只是剧烈运动还有些不成,尤其是劳累之后,便胸口隐隐的发闷,显然离大好还差着些火候,不过喝酒吃肉却已无妨。

和皇帝坐在一起吃饭,吃是肯定吃不香了,多数也就是意思一下,等到出宫回府,再吃上一顿好的,这样的荣宠,赵石还是有些受不了。

食不言睡不语,古人很讲究这个,尤其是那些读书人,本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志向,也都很懂些调养之道,所以若无外客,一家子吃饭,都不带有什么响动的,只闻咀嚼下咽之声,说话都在茶前饭后才成的不过规矩到了皇帝这里,就变得不那么牢靠了,几次和皇帝坐在一起,都是边吃边谈,这次也不例外。

只见景帝放下筷子,和声问道:“你之后有何打算,朕想听听,若是可行,朕现在就准了你。”

赵石直起身子,暗道了一声,好处来了,之前他心里便已有了计较,这会却还是故作沉吟,半晌之后,才正色道:“微臣晋羽林中郎将之职,还没到任,也不知有没有难处,但。但微臣知道,这这羽林中郎将管的事情也不多,相信臣能应付的来,不过陛下也知道臣的性子,不是整日坐衙的材料。”

“再有,臣此次领兵回来,除了身心俱疲之外,也颇觉出些自己不足之处,趁着这个功夫,臣想寻几位先生,多学一些是一些,以备将来之需,还有就是。有些话在陛下面前,臣也不知该不该说。”

景帝目光闪动,显是有了几分兴趣,“你非吞吞吐吐之人,但说无妨,朕还能罪你不成?”

“微臣前几日觉着家中过于吵闹,所以出城了一趟,到西山大营转了一圈,离开年许,那里却又荒凉不少,臣心里也有几分感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人事来去起伏,真还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之后臣又去了武学,却也还是一般情景,瞧那境况,比之西山大营还有不如,臣心里就有些发堵,当初武学乃陛下御口钦定,由折大将军出任山长,这才几年光景?就已经物是人非,作鸟兽散,臣不知,也不想知道其中道理”

“臣还是那句老话,读书的书生们想做官,十年寒窗,科考不成,还能为吏,为吏不成,还能在家教育童子,总不愁一碗饭吃,一朝金榜题名,便能飞上枝头,衣食不愁,还能成人上之人,朝廷对读书之人优容至此,到了武学这里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听到这里的时候,景帝已经瞪起了眼睛,话音还没落,就一拍桌子,沉声道:“朝廷取士,乃国之大政,岂是你可以轻易论之的?”

许是觉得话说的太重了些,接下来却是温和了些,但脸色却再不复方才柔和,心中也有了些懊恼,暗忖,这个心腹也太过大胆了些,没想到竟是直接奔着朝廷取士大礼去了,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上面,连他这个帝王都要慎重其事,何况他一个武臣,若不敲打一下,以后还能得了?

心里这般想着,嘴上已经接着道:“这等话在朕面前休要再提,出宫之后,也把这些忘了,今日也就是你我君臣二人,若在金殿之上,让群臣听得,朕也保不得你,知不知道?”

这就纯是一片爱护之心,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但赵石却抬起头,在景帝看来,这少年脸上已满是阴沉倔强之色,自己方才一番温勉训诫一点用也起。

“微臣不敢,也没想指摘朝廷论才大典,只是觉得不公。”赵石声音浑厚,而又坚定,相比之后要说的话,这个气势却是必定要拿出来的。

“朝廷取士,自隋唐而始,便是如此,非臣一个武臣敢于置喙,但臣却要说,文德武略,缺一不可,文武并举,方可使国运昌隆,这个赵石懂得,朝中诸公懂得,陛下也懂得,但自隋唐以降,文人可靠文笔求富贵,武人也能凭刀枪赚功劳,但相比之下,不公之处却显而易见。”

“文人按部就班,便能衣食无忧,而我武人浴血沙场,却有几个人能荣归乡里,让乡邻左右以我等为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是汉乐府里面的一首词,大意是一个自小从军的老兵归来乡里,家中却早已变成了坟地,而煮好了食物,却没人来陪,不由潸然泪下的凄凉景象。

这个却是李博文在乐府诗集中摘录出来,他也颇有所感,遂死记硬背了下来,没想到今日却是派上了用场。

景帝默默无语,不过看上去之前的好兴致却是都没了的。

赵石却已接着道:“臣不懂那许多,但身为武人,却要说两句公道话,长此以往,百姓皆以读书科考为荣,若非逼不得已,谁还愿意用性命去换取军功?打仗是要死人的,既然读书便能为官,又何必去打生打死?”

看着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少年,景帝却是给气笑了,指着赵石道:“照你这般说来,朕要分封几个异姓王出来,或是将同门下平章事也给武人来做,才不算厚此薄彼了?”

赵石摇头,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凌乱了,好像没说到点子上,整理了一下思路,才接着道:“臣先前跟陛下也说过,军中重将一旦起了私心,便是遗祸无穷,但臣今日要说的是,文武相轻的根源之处。不是说文武之间孰重孰轻。”

“哦?今日朕就听听你到底要说些什么,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要谨记”

“多谢陛下。”